close

   剛剛看了「向日葵不開的夏天」的導讀,當中提到了敘述型詭計,覺得挺有意思的,所以google了一下,據維基百科的解釋:

    敘述性詭計


   敘述性詭計是指作者寫作時,藉由文字詞義敘事結構,讓讀者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,使讀者「直覺地」對某些事情或狀況不疑有他,進而在最後解開謎題時,讓讀者有大吃一驚的感覺。這是一種不易掌控的技巧,讀者對此種詭計的反應有時也頗為兩極。阿嘉莎·克莉絲蒂的《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》,便是敘述性詭計的典型應用。


   意思大概是透過我,表達故事的內容(簡略很多自以為的解釋),但重點其實不在敘述性詭計上。如果說敘述型詭計是透過第一人稱(其一敘述型),皆是「我」的描述觀察,偶而夾雜別人的對話,來揭露的真相,這樣的書想必很有意思吧!當然在維基百科裡,所提的例子就是這樣的經典,只是突然好奇,這樣的方法是否適用的其他的作品上面,例如:電影、動畫、漫畫……等。

   在電影裡,也見過主角昏倒後,第一眼睜開的畫面,是醫院的天花板(偶而加上失憶),緊接著友人的臉,然後繼續發展故事,是憑藉著主角視線,展現畫面。我見識少,並不知道有哪部電影,全部採用這樣手法(實驗性?),但是是有可能的。

   透過他人的互動,能知道主角的身分、職業、外貌等等,只是從頭到尾看不到主角,一切依據主角的聲音來推測,主角的心理狀態,只是少了十分龐大的一部分,因為這個主角沒有肢體語言、臉部表情,所以對於主角的認知,身為觀眾的我們較薄弱,但電影還是辦得到,像隱形的主角,這樣的戲。我猜。(使用長鏡頭的表現,似乎有點類似?不過又不同。)

   動畫跟電影相像,所以是可以完成的,且若如果故事設定主角是個鬼魂,畫面中zoom in/out,也很自由,因為誰知道鬼的視線是不能夠zoom in/out的呢?但是漫畫就不同了吧!漫畫還少了聲音,所以如果要呈現出主角個性的重點之一-聲音,都先天不良無法擁有,且加以限制,只呈現主角之視線畫面。

   若假設故事內容為:醫生請主角張開嘴吧,讓他檢查喉嚨。讀者看到的畫面就是,主角眼角餘光看到的醫生的臉以及壓舌棒,如果真得看到這樣的怪異畫面角度(會壓迫嘛?),很興奮,此種表現手法太酷了,至少在自己小小天地中,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畫面與故事(被描繪)。好想看到這樣的漫畫,即使只有一小節也好,全部採用這種第一人稱。

   也想過怪奇漫畫,主角面鏡子或者其他動物物品……等,也能夠表現出,想像中的那種漫畫,可若主角是人,可發展性遠大於一面鏡子!雖好奇是否有此種呈現手法的漫畫,倘若是部系列作品,也不知道可否消受得了。

   看不到主角,對於主角的一切狀態,都只能憑藉對話,才可得知,且畫面會被切得很碎吧!原本一個畫面就能夠解決得事情,就因追求第一人稱,所以不得不切成這樣的分鏡,故事發展緩慢(例如:主角於纏鬥後中了對方的掌後吐血,在一般的漫畫中,這些都可以在一個畫面中交待完畢,都由於第一人稱限制,只好開始切割畫面,因為主角不能現身),劇情中常出現的主角面前晃來晃去的配角,也可能因為主角遲遲不現身,悄悄被幅正,一位隱形的主角不可能受到讀者個愛戴的。所以實驗性終究只能是個實驗,要挑戰長久以來的閱讀經驗,實在沒有那麼簡單啊!然而依舊期盼有天,能夠看到這樣的漫畫。(很不負責任的講法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圓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